创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享有失败的权利

时间: 2018-10-04 00:00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这段时间,一篇题为《移动互联网十年》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10年时间,创投在中国方兴未艾,微信、小米、美团等本土品牌迅速崛起,形成了一个个耸动人心的财富盛宴。但往深层看,目前的互联网创投主要集中于满足“吃喝玩乐”的需要,很少关注类似“spaceX”这样有志于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这说明,“资本”与“科技”联姻也许可以造就财富神话,但并不必然催生技术创新。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本应该如何与科技联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创新?


这正是《创新的资本逻辑》这本书尝试回答的问题。这本书从一个人们常常忽视的细节出发: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工作,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简单重复,另一种是创新活动,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造。不同于常规工作的循规蹈矩,创新活动需要创造出新的可能性,既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来实现其探索。那些在当下看起来没有实用价值的基础研究,有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展现出“无用之用乃大用”的巨大创新价值。正因此,激励创新就不能按照基于常规工作的绩效激励机制,而应该适应创新的独特特点,寻找资本与科技结合的最佳方式。


这正是书名所揭示的“创新的资本逻辑”,这个最恰当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在短期内对失败容忍,允许试错和失败;但是同时对长期的成功给予回报。这本书分别从微观企业、中观市场、宏观制度层面,把“创新的资本逻辑”细化为6个具体方面: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崭新的创投组织形式,正确的人力资源政策,“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健康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稳定的宏观政策导向。这些专业术语也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但其实这6各方面,都是为了让资本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高度不确定的性质,给予企业家和创业者更多的试错空间、更长的发展时段,让他们着眼于长远目标而不是快速变现。


比如说,涵养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树立一种“对失败的容忍是激励创新的必要条件”的价值导向,企业家和创业者才能心无旁骛地尽情挥洒聪明才智,让各种奇思妙想肆意绽放。“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回到哈佛演讲时说,“脸书并不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我还做过游戏、聊天系统、学习工具和音乐播放器……最大的成功来自于我们享有失败的自由”。很多创业者并不是第一次创业就获得成功,而是在不断试错之后才摸到创新的脉搏。再比如说,“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让很多非专业人士感到费解,事实上,几年前宝能与万科对控股权的激烈争夺,让人们隔空见识了何谓“门口的野蛮人”,何谓敌意收购。当强有力的反敌意收购条款把“门口的野蛮人”挡在门外,当持股较长的机构投资者能够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企业就不用担心脚下的暗礁和背后的冷箭,从而专注于长远目标和远大愿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在研究了各国的经济增长之后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当前,中国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追求规模转向提高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新;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创新将成为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本书的时代意义正在于此,它抓住了“创新”这个时代主题,讲清楚了资本如何促进创新的内在逻辑,既有详实的数据支撑、严密的逻辑论证,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文风之清新,虽非专业人士亦能畅快阅读。无论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者,还是投资基金的运作者,抑或是梦想着改变世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汲取思想的营养。


欧洲杯外围竞猜_欧洲杯盘口-投注|官网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时间矢量,在一个时间点的投资或信贷总是要在另一个时间点产生回报预期,在这个过程中,资本流向了更能创造价值的地方,为各种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提供了资源支持。这本《创新的资本逻辑》探讨了资本能够最大限度激励创新的最好方式,展现出了“资本即万物”的无限可能性。资本曾催生出乔布斯的智能手机,点燃了马斯克的重型火箭,也将激发出创业者敢于去想象的未来可能性。

?

【图书信息】

书名:创新的资本逻辑:用资本视角思考创新的未来

作者:田 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78元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