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学期,你是不是已经在心里悄悄许愿,希望可以不那么“卷”?
由内卷化(involution)衍生出的“卷”如今已成为日常中的高频词,被渗透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凡是涉及到考试、求职、评级等的场景中,总会听到与“内卷”相关的词汇。
万物皆可“内卷”为何会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为即将入学的萌新们,在拿到这份offer前就已经是在考研或保研的竞争中占据上风,对于竞争中的“内卷”早已烂熟于心。除此之外,还面临着来自家长、同辈群体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源,再加上新生代处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自媒体的贩卖焦虑更是让人无处躲藏。高精度的算法,让每个人在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中不断打转,“如何拿到高质量实习”、“怎样刷出高绩点”等极速追求目标和结果的内容更加压得人喘息不得。
? ? ? ? 对于已经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同学们来说,“卷”可谓无缝隙地全程贯穿在过往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场景或许你会觉得似曾相识:
??? 课程论文规定字数为5000,别的同学写了8000,我就要写10000
? ???? 同门课的同学今天学了5小时,我就要学8小时
? ???? 宿舍舍友12点熄灯,我也要打手电看书到凌晨2点
当然这种“内卷”并不只是体现在学习方面,社团活动、社工实践、暑期实习、公益行动、调研比赛等,每个方面都在“卷”,同学们都希望在行为上要求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多”一点,或者比别人做得更“好”一些。仿佛成为“全能型选手”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寻找得到符合自己社会期望的工作。
? ? ? ?看到这些例子是不是你已经开始紧张了?不想要简单的进行“自我重复”,也不希望追求没有发展的“增长”,更不想卷入到“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中……
?
“被玩坏了”的内卷,原来是什么样的?
? ? ? “内卷化”一词的英文是involution,该词源于拉丁语involutum,原本的意思是“转或卷起来”(郭继强,2007)。学术界最初将“内卷化”应用于某种农业经济过程的概括,起源自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63年出版的一部研究印度尼西亚的作品,即《农业的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刘世定、邱泽奇,2004)。格尔茨在《农业内卷化》中将“内卷化”作为“一个分析概念,即一个既有的形态,由于内部细节过分的精细而使得形态本身获得了刚性”,以此来形容印度尼西亚爪哇地区“由于农业无法向外延扩展,致使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的过程(Geertz,1963:80-82)。
在中国的研究领域中,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将内卷化概括为“无发展的增长”,或者说“过密型增长”(黄宗智,2000/1990:77)。此后,国内社会科学界常用“内卷化”来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剖析。比如黄宗智(2021)再议“内卷化”问题时提到与内卷化真正对立的是创新,因为目前的应试现状和官僚主义化治理都体现了创新层面的匮乏,破解内卷之局有赖于创新。
?
不想再“卷”了,我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
-??? 掌控自己的节奏,不盲目与他人比较
? ? 对于“内卷”一词的高频率使用而言,目前大家谈论内卷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调侃”,而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卷”。就像很多同学已经在思考,如何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卷”,更多的是从心理层面上想要规避盲目而无意义的竞争局面,想要突破,去争取有质量以及对自我有提升的理性竞争,所以我们不鼓励没有发展的进步或者增长,鼓励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进步。
? ? 从群体期待的角度而言,即将入学的同学们更加希望同辈群体的内部相似度更高,比如说大家都是“躺平”人,或者都是“不卷”的好伙伴,这是对于他人的一种期望。毕竟在同辈群体压力之下成长起来的都是抗压性与抗逆力较强的一批人,其实面对他人施加给自己的压力也并不可怕,因为这样更能够帮助自己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认知。
?
? ? - 增强自我认知,正确定位自身
在接下来的研究生阶段中,理性思考自己真正适合的是什么,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沿着自身适合的方向纵向深入和发展。学校并没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成长为“全才”,或者是方方面面都成为第一。真正重要的是坚持自己所喜欢的,并发挥自身长处,这样才能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跳出盲目与他人竞争的局面。
? ?- 转换思考角度,豁然应对压力
? ? ??遇到压力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适时给予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凡事看得更开一些,对于考试的结果不必太过纠结等等。如果遇到了失败或者挫折,可以试图将自己放进宏大的人类宇宙长河之中来看,这样自己的遭遇其实只是非常微小的一个部分。换一个角度或者是换一种思路后,或许就会豁然开朗,变得更加通透。
? ? - 感受真实生活,释放内卷压力
对于刚进入新阶段的同学们而言,可以适当地给自己留一些空间,适时地跳出“卷”速过高的圈层,去放慢脚步,体味生活,真正建立和大自然以及社会的接触,比如减少在宿舍里“自闭”和刷手机的时间,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北京的历史文化,让自己对于生活有更强的真实感。也可以在学习或者实习间隙,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不带功利性目的的事情,是真正愿意花时间去探索、去尝试,能够提升自身幸福感,感觉到快乐的活动。
“卷”亦有道,化“卷”为动力
内卷并不可怕,面对内卷最有力的法宝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将“卷”转化为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修炼自身,明确找到自己的不足。专注自身,提高个人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内卷”难题自然不攻自破。
(清华五道口学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供稿)
?
?
参考文献
[1] GEERTZ C.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M]. Berkeley, Calif.: Published for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2]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2007(03):194-208+245-246.
[3]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4]黄宗智. 再论内卷化,兼论去内卷化[J]. 开放时代, 2021, (1):157-168,8.
[5]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05):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