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制茶人蒋维明:映秀十年,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走遍

时间: 2022-09-08 16:54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五道口欧洲杯外围竞猜_欧洲杯盘口-投注|官网学院乡村振兴阿坝支队实践的主题是“欧洲杯外围竞猜_欧洲杯盘口-投注|官网‘活水’入乡村,十年笃行促振兴”,在实践的这几天的时间里,支队成员深入了解汶川各领域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并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为汶川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践献礼党的二十大。

在调研中,支队成员有幸结识了制茶人蒋维明,他是在2008年大地震之后来到汶川参与重建工作的。2012年,他创立制茶坊,完成了西路边茶的复兴。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维明的制茶坊,鼓励他精益求精,为“一带一路”建设作更大贡献。

图为支队成员和蒋维明进行连线访谈

他是非遗传承的手艺人

也是创造财富的茶老板

是隐于市的修行者

也是推动小镇奔赴未来的中坚力量。

蒋维明在映秀的十年

便是映秀凤凰涅槃的十年

图为蒋维明在采茶


蒋维明的故事

是伟大中国梦实现征程中

千万个平民英雄不懈奋斗的缩影

激励着每一个清华学子

去实现心中

热切的家国梦

“没有相欠,就没有相见”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蒋维明还在北京生活工作。他父亲当时生活在青城山后山,巨大的地震冲击波将老人掀翻在地。所幸老人有惊无险,在当地老乡们的帮助下,平安归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念老乡们的帮助,蒋维明心中总有份对灾区的亏欠。

2012年3月,汶川县政府邀请蒋维明到汶川映秀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边茶(藏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这份邀请勾起了蒋维明心底里的“亏欠”。

“人生不能有所欠,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在我内心交代出来。”

将自己心底的“亏欠”交代出来,成了蒋维明来到映秀的最初动机。

“发展制茶工艺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我将自己的全家都带到了映秀,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在当地白手起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蒋维明告诉支队成员:“中国的茶文化,一定要讲究‘山头’文化,要讲究历史上的大家、名家对这种茶的赞美是否足够支撑她。”

映秀镇缺乏历史上名家对茶的赞美之词,发展茶工艺困难重重。蒋维明没有轻言放弃:“我那会儿把映秀镇的山山水水全部走了一遍。”

进一步考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映秀镇拥有大量的野生茶树和人工茶园,茶山依岷江连绵数十里。环成都核心水源地紫坪库水库,水雾、山林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同时,位于湿润河谷地区与干旱河谷地区的交壤处: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条件极其适合药源类、芬芳类植物的生存。映秀镇所拥有的,正是最合适优质茶生长的地理环境。

独特的地理条件只是惊喜之一,映秀镇历史上有过茶业的辉煌时期。当年西路边茶辉煌时期。映秀、漩口所在映漩地区是黑茶的重要生产区和集散地,是川西茶马古道的重镇。八十年代中期,漩口镇有一家国营茶厂,茶叶销售额高达两百多万。两百多万在那个年代,体量不容小觑。

先天地理优势加上良好的市场认同基础,蒋维明撸起袖子干了起来。

这十年,困难总是家常便饭

为了让中国茶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蒋维明建起了黑茶双创中心、口味测试实验室和茶叶储存深冻库。新茶品研发期间,他常常通宵学习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和茶知识。

图为蒋维明给来自各国的游客讲解茶文化知识

经过反复调配,蒋维明研制出的新茶品获得了不同国家人民的喜爱。

他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以“大土司”黑茶为代表,白茶、红茶、绿茶、黄茶、金银花、绞股蓝等配套的系列产品。茶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入了“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多个国家。

2017年,“盛世公主号”海上丝路首航活动中,蒋维明的茶品是唯一受邀展示的“中国茶”。蒋维明在船上进行了“中国茶”讲座,把映秀镇的知名度打响到了国外。

图为蒋维明给参加茶文化普及活动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映秀镇视察时,来到蒋维明的制茶坊。回忆总书记来视察的那次经历,蒋维明记忆非常深刻:“总书记来到制茶坊,仔细查看了传统的制茶工序,并亲手打了油酥茶。”总书记的嘱托,蒋维明一直牢记:“总书记对我们说,只会做茶,但没有文化的支撑,不可以啊!”

好的非遗记忆,好的山水条件,再加上文化使其厚重,这事儿就走得稳了,也走得远了!牢记总书记的叮嘱,蒋维明不断加大对金银花茶等产品的开发力度。金银花凌冬不凋的文化寓意,是映秀人自立自强的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体现。下一个十年,蒋维明要让映秀金银花成为汶川人民的致富花、健康花。

对于在映秀镇这十年,蒋维明自己作了总结:这十年是我重要的生命体验,人生的困惑无奈在非遗传承的专注中得到释放,独在异乡的孤独寂寞在映秀百姓的友善中获得释怀,事业的发展在循序渐进中得到重生。


后记

访谈后,蒋维明通过手机摄像头带领支队成员“走”上了映秀镇的街头,看着华灯初上,房屋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夏季夜晚的路边小店人声鼎沸……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映秀镇,我们很难将这里与2008年地震后那个满目疮痍的村子联系起来,汶川大地震曾带给映秀镇悲情的色彩,如今,已被无数个“蒋维明”用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刷新。

十年,足以让一位非遗传承人完成复兴西路边茶的夙愿;

十年,足以让一个小镇从废墟中重生,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致敬茶匠蒋维明,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并坚守在自己岗位的人。

文|刘怡彤

供稿|乡村振兴阿坝支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