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赴十堰实践支队:源头文化之旅——留住记忆,探索未来

时间: 2023-09-21 10:57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次宣讲,2轮党建,8场座谈,10个村镇……2023年8月底,清华大学赴十堰实践支队以“双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为主题,走一场源头文化寻根旅,踏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10天时间中,支队成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所学服务产业振兴。

图为支队成员合影

南水北调之源:库区移民谋发展,环保先行助振兴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移民情。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宏伟的战略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一批批库区人民告别故土,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精神广受感怀。此次调研中,支队一行前往丹江口市三官殿街办蔡湾村等多个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调研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我们喝着丹江口的水,也应该记着丹江口的人,能够亲口向乡亲们道一声感谢,为他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做一点贡献,代表着我们的心意。”支队成员如是说。

为保移民安稳致富,各地深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良好生态成为金字招牌。支队成员了解到,蔡湾村着力发挥南水北调水源地对环境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生态优势,通过村企联建,将好山、好水、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好价格,通过建设“市民菜园”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支队成员认为,用好当地环境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的模式不仅是蔡湾村的巨大成果,更应当广泛推广,探索属于十堰这一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共同致富道路。

图为支队成员在三官殿街办蔡湾村调研访谈

历史文化之源:文化源远传万古,人文之根永融通

作为楚文化源头,丹江口市(古丹阳)见证了楚国这座繁荣大国的初生;作为道文化祖庭,武当山见证了历朝历代的精神传承和文化繁荣。这里的土地、山川、风物,都沐浴着历史的光辉,承载着丰富而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

实践中,支队一行前往武当山南岩宫、紫霄宫以及武当山博物馆,队员们深入探寻了以武当文化、武当建筑、武当道乐为代表的武当山方方面面,领略了其悠久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脉络。古老的石刻和建筑结构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将观者带回了岁月的长河。古迹遗址如同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将过去的故事和人物娓娓道来,让队员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十堰,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更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之地。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创新交相辉映,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图为支队成员参观武当山紫霄宫

东风汽车之源:创新驱动谋发展,人才培养蓄力量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民族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始建于此。1969年9月28日,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的大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在这里拉开了建设第一个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前身)的序幕。老一辈东风人用青春热血铺就了东风蓬勃发展的基调,创造了东风人“马灯、干打垒、芦席棚”的精神象征,孕育了传承至今的“马灯精神”。经过50多年发展,如今的十堰聚集起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00余家,规上企业441家,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产品辐射20多个省市、出口7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图为支队成员参观调研东风小康十堰空港工厂

调研期间,支队一行先后走访东风商用车体验中心、东风小康十堰空港工厂,深入了解东风汽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车辆技术架构和零部件加工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见证了东风汽车迭代升级、推陈出新的奋斗历程和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巨大成果,深刻体会到创新引领发展的要义。之后在邱春正老师带领下,支队成员参观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史馆和科创馆。86岁高龄的邱老热情洋溢、饱含深情,向同学们介绍了孟少农老校长的生平事迹和东风汽车,以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发展历程,以老一辈建设者以时代需求为己任、扎根实体制造业不懈奋斗的伟大情怀,勉励同学们自强不息、实业报国。在场同学无不肃然起敬、深受激励,也切实感受到了人才培养之于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马灯精神”在老一辈人的奋斗中孕育,如今在开拓创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十堰乃至全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次经历让支队成员了解了企业、学校和地方交织发展的历程,激发了同学们对国家未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为支队成员随汽院老教授邱春正参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史馆

红色文化之源:革命先烈常缅怀,红色基因筑心间

实践中,支队一行先后前往中国红色报纸展览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革命烈士纪念碑、二十四烈士雕塑园、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博物馆。展馆内收藏丰富的革命报纸记录着百年来共产党乘风破浪、昂首向前的航行轨迹,陈旧的油墨平静地展示曾经波澜壮阔的历史;公园里巍峨庄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背负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姓名,深深的刻痕是无法忘却的疤痕与回忆;纪念馆中诸如徐向前、贺龙、程子华、徐海东、李先念、郑位三等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雕像,定格了往昔峥嵘岁月,也定格了革命信念的熠熠光辉;博物馆中生锈的枪杆铁锹、腐朽的桌案农具承载着革命先人的苦难艰辛,仿佛穿越时光诉说着革命往事。

队员们在重走红色之路的过程中深深受到了革命精神的熏染与滋养,先辈们在苦难中奋起抗争,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也深刻烙印在队员们心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政治先进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清华青年所肩负的历史担当使命也有了更彻底的领悟。

图为支队成员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合影

这次实践,支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湖北十堰的深厚历史根脉,这是一段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古代智慧,传承了红色革命的印记,并与当今时代的浪潮交融。在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当地居民互动,聆听他们的故事,体验了湖北十堰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人情味道。这次实践让支队成员更加相信,只有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清华大学赴湖北十堰实践支队将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实现湖北十堰乡村振兴的目标提供青年智慧,希望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